• 陶卫网
所在位置:首页 > 陶企 > 宏宇集团“高温金彩釉面砖制备技术”经科技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
宏宇集团“高温金彩釉面砖制备技术”经科技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
来源 : 陶卫网     阅读 : 16183    作者 : 赵梦笑    2017-01-10 高温金彩

陶卫网讯  瓷砖生产技术和装饰效果获重大突破!日前,宏宇集团“高温金彩釉面砖制备技术研究开发”科技成果经佛山科技局鉴定达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一是突破以往低温烧制金色的难题,经高温煅烧而成,金色釉面耐磨耐腐蚀,长期使用不变色、光洁如新;二是通过技术创新,解决了传统金色发色材料成本高昂的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让金彩釉面砖可以步入普通消费者家庭。鉴定会上,多位专家感叹道:“今天在现场看到宏宇的高温金彩釉面砖产品很震撼!”

(活动现场)

    技术创新:“高温金彩”获国际最高等级认定

1月7日上午,由广东宏陶陶瓷有限公司、广东宏宇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广东宏海陶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广东宏威陶瓷实业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高温金彩釉面砖制备技术研究开发”科技成果鉴定会在广东佛山禅城区石湾宾馆金辉厅举行。本次鉴定会由佛山市科技局科技服务与管理科科长曹做宇主持,鉴定委员会主任是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饶平根,同时参与鉴定的专家有广东陶瓷协会秘书长陈振广、广东省科技情报所高工方秀文、佛山市陶瓷研究所高工乔富东、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毛瑞、佛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高工肖景红、广东省建筑卫生陶瓷研究院高工程晓勤等。此外,佛山南海经济与科技促进局科技管理科邓荫恒、宏宇集团副总经理欧家瑞、市场总监王勇、瓷片厂厂长余国明等嘉宾也出席了鉴定会。

中国人一直偏好金色,金色象征着高贵、奢华,是富贵和地位的象征。由于技术难题,此前的金色装饰技术主要用于日用及艺术陶瓷的制备,在建陶领域应用很少。主要难题在于无法解决金色高温发色的问题,如用黄金粉末做原料则价值不菲,用仿金色料则因为低温烧制,表面易氧化、变黑。2016年4月,广东宏宇集团研发出系列“金彩”釉面砖产品,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难题。

(专家现场考察产品,严格质询和讨论

鉴定会上,在听取了“高温金彩釉面砖”项目的总结报告并审阅了相关资料后,鉴定专家们对现场产品进行了考察,继而经过严格的质询和认真讨论。最终,鉴定委员会技术专家一致认定,宏宇集团“高温金彩釉面砖”项目自主研发出低成本呈金色的高温发色剂和助色剂,通过调整印刷釉和面釉的配方,使复合色料与釉料相匹配,在1125℃烧成后产品表面呈现稳定均一的金色光泽,解决了陶瓷常用仿金色料易氧化、易变色、易腐蚀、不耐磨等技术难题,项目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件,技术创新性明显,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是国际最高等级的技术成果认定。

截至目前,宏宇集团共有32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通过了权威鉴定,其中4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2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装饰效果突破:“金色”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国人向来喜欢金色,在装修中难免希望能采用金色来营造高贵奢华的皇家气派。但作为家庭装修主材之一的瓷砖一直在金色效果呈现方面存在技术难题。国内的瓷砖生产中,要呈现金色效果,如用黄金粉末做原料,成本高昂,基本上也难以在市面上销售。近年来一些厂家采用仿金色料生产的瓷砖产品在市面上较火,易卖出高价,但由于表面出现易氧化、变黑的问题,不仅不能铺地大量使用,且因为易褪色变黑而带来不少负面声音。由于技术和成本问题,此前金色很难出现在普通家庭的瓷砖装饰中。

(现场产品图片)

“高温金彩”釉面砖产品突破性地解决了这些难题。产品经高温煅烧而成,金色釉面耐磨耐腐蚀。据悉,“高温金彩”釉面砖产品经检测耐磨度高达2500转四级,坚硬耐磨可以媲美地砖。同时,耐酸碱性能好,长期使用不变色、光洁如新。而其产品制备工艺同现有的釉面砖生产工艺相似,完全可以大量普及。

(产品图片)

余国明介绍,目前该项目已通过中试和生产,共有8款花色,累计产量已达到120万㎡,产值达7000万元。他表示,该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其技术成果具备较强的普适性,易于在行业内推广,其应用将可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现场考察了产品后,多位专家在鉴定会上感叹道:“今天在现场看到宏宇的高温金彩釉面砖产品很震撼!”毫无疑问,“高温金彩”釉面砖产品其表面黄金般的华丽色泽将有效提升室内装饰的档次,也为装饰界提供丰富的花色搭配,带来更多的装饰效果。

(宏宇集团副总经理欧家瑞)

这是继“高清三维”、“大红墨水”、“峡谷熔岩”后,宏宇取得的第4项国际领先水平技术鉴定。宏宇集团副总经理欧家瑞表示,创新既是宏宇的发展动力,也是宏宇的企业文化。宏宇集团的创新动力来源于市场压力以及行业对宏宇集团创新能力的认识。未来,宏宇集团创新的步伐不会停止。

据悉,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2017年1月1日起,佛山市科技局将不再受理佛山市科技成果鉴定业务。因此,此次的“高温金彩釉面砖”项目为佛山市科技局三十年来的最后一个鉴定项目。未来,科技成果鉴定业务将转交行业协会和第三方机构。

(责任编辑:林潇)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