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九银十”不仅是陶瓷卫浴产品市场营销的旺季,更是相关展会集中绽放的季节。
近段时间,秋季广交会、佛山陶博会、法库陶博会、淄博陶博会、唐山陶博会、西部瓷都陶博会等等,都已经或是将要召开,国内的、国外的,全国性的、区域性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纷至沓来。相关领导、业内人士、行业媒体也是纷纷赶场,忙得不亦乐乎。各种展会为增添人气和影响力,纷纷添加会中会活动,举办论坛、开办讲座、颁发奖项,力求让展会内容更丰富,更吸引人气,更打响品牌。
参展国外展会,特别是有“陶瓷流行趋势风向标”之称的意大利博洛尼亚陶瓷卫浴展,以及有“国际卫浴行业风向标”称谓的德国法兰克福国际卫浴展,更是国内陶卫企业的心中最爱。据称今年的意大利博洛尼亚陶瓷卫浴展,国内参展企业又新增两家,壮大了中国军团的参展力量。
但客观说,有多少国内展会是政绩工程,又有多少国内展会是企业自愿参加的?曾有行业媒体报道某地展会的参展企业多是强制的,被参展的氛围相当浓厚。或许这只是冰山一角,其他地区的展会也往往貌似形同。
作为陶博会的主办方,在当地陶瓷产业具有了一定规模之后,就想方设法把陶瓷产业继续做大,并力图通过办展会的方式,检阅一下陶瓷产业的发展现状,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当地陶瓷业的红火与发达,至于能否为企业带来何种效益和收益,尽在不言中吧!
兴旺当地陶瓷业,举办展会是最好的方式和形式,既是对陶瓷产业的阅兵,也是陶瓷业的宣传推广,面子非常好,但却是自娱自乐的成份比较厚重。冠以“中”字头,却大部分由当地企业捧场,仅供当地消费者参阅。这是展会的失败,还是主办方的失败?
其实,若干年前已有业内人士抨击陶瓷业的展会过多过滥,档次参差不齐,形式雷同相近,个别的劳民伤财。但陶瓷展会还是持续的轮番上演,至于能否获得好评和点赞,便不得而知了。
与国内陶瓷展会的热闹相比,国内陶瓷企业更倾向到国外参展,亮相品牌,争取订单,且把能参展国外某知名展会作为一种企业实力进行“炫富”。其实,作为陶瓷制造大国,产品销售永远是第一位的,到国外参展,进行品牌宣传、力图收获订单,普遍反映出陶瓷企业的当前诉求重点以及产业发展现状。国内产能过剩、成本上涨、环保等压力骤增,市场竞争加剧,更迫使陶瓷企业努力向海外营销,大企业侧重自主品牌宣传,中小企业则看重订单。通过自身现有的品质、创新实力,把好产品推介到国际市场,为企业拿回订单,则不枉国外展会一行。
陶瓷大国缺乏国际性展会,本身是一个缺憾。迈向陶瓷强国,打造陶瓷升级版,自然要带上陶瓷展会同步升级,努力打造出世界级的陶瓷展会。这是一种匹配,更是一种实力象征。
国内展会何时能实现与国际市场的对等、对接,成为国际陶瓷业发展的风向标和晴雨表,既是国内陶瓷展会企业及相关方的奋斗目标,更是国内陶瓷企业和品牌的努力方向。毕竟展会是以企业与品牌实力作后台,成就陶瓷强国,自然应当拥有国际性的展会,国际化的舞台,更应通过持续努力把国内陶瓷展会提升到国际水准,哪怕是准国际水准呢!
(责任编辑/唐永谊)